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
从电影故事看法律文化 |《刑事法庭》
2019-07-16 08:42   评论(0)

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说:电影是第七艺术。

古罗马法学家杰尔苏说:法律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当两种艺术碰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交集呢?

今天,带你以另一种角度来了解法律。




《刑事法庭》这部影片是法国导演安德烈.卡耶特1950年的力作,为1950年法国电影空洞时期填补了一定的空白。


电影讲的是法国的司法改革,为了显示司法的公正性,法国政府改革了开庭形式。20个从法国各地各行业邀请来的人成了新式法庭的临时法官,他们面对的是一起“杀人事件”。一个名叫爱尔莎的女子用药物将交往八年的情人莫里斯送上了死亡之路,她是一名医生,在一家妇女医院工作,然而在4年前,莫里斯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渐渐失去意识,在两年前他有过短暂的恢复,当时他就希望爱尔莎帮他,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病无法治愈,活着对于他来说,只有痛苦,在害怕死亡的莫里斯面前,请求爱尔莎结束自己生命,爱尔莎给他注射了药物,让他在没有痛苦地走向了死亡,为了爱情她甘愿受到惩罚。


在审判期间,每个临时法官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最后对“罪犯爱尔莎”的判决更是难上加难。影片让我们清晰的了解了法国司法改革的全过程,把50年代的法国风貌很好的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影片通过一个司法案件真实反映当年司法改革初期的问题,当时法制和民主如同孩童时代般幼稚和草率,普通的民众成为临时法官,但他们的判断大多是根据各自片面的道德和情感标准,而且这些判断标准还随着他们的生活境遇,而不断变化,影片用了很多篇幅描述这些临时法官的个人生活背景,非常生动,让观众不得不质疑这些人能否做出公正理性的判断,近而质疑这个司法制度的合理性。


      在欧洲发展的历史上,很多社会角色都扮演过“法官”的身份。国王是最大的法官;当王权一度真空时,教会是法官,中世纪的宗教法庭遍布各地;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是法官,各种随意的、临时组建的法庭将无数人送上断头台,所谓“多数人的意见”与公正正义可能是完全不相干的。


      如果想到这些历史渊源,再联想到本片拍摄的时间距离二战结束不久,世界秩序在重建,正义、公平、道德、法治,这些都是人们在重新反思的问题,就可以体会卡耶特想带给大家的是多么深刻的主题。法治社会的建设是用生命换来的。


这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在今天看来,画质音效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但其内涵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让人欣赏回味。


0 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