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
从电影故事看法律文化 |《细细的蓝线》
2019-07-21 08:36   评论(0)

影片《细细的蓝线》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结果成功地发掘出事件真相,让被冤枉的疑凶在坐牢十一年之后讨回清白。这宗案件发生在1976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在拦截一辆深蓝色的轿车后,被汽车司机开枪打死,警方苦无破案线索。十六岁少年惯犯大卫指证并无犯罪前科的路人兰道为嫌疑犯,以至兰道被判有罪而执行终身监禁。然而在十一年后大卫因别的罪行被判死刑,他向本片摄影组坦承兰道其实是无辜的。

导演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兰道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导演放弃纪录片惯用的旁白叙述,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镜头语言配乐剪辑等电影叙事技巧表述其观点。电影中重现案件的方式很有趣,总是不完整的局部摄影让观众亲临现场却带来更多想象。大量的访谈和证据呈现让这部记录片的实际意义及其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本身。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兰道的判决。警察司法当局的错误不仅造就冤案还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十多年后靠一部纪录片来表明清白,让人唏嘘不已。由于达拉斯市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兰道终于在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

影片令人震惊地反映了所谓证人对自己谎言的坚信,揭露了极易被操纵从而引发冤案的美国司法系统,留给这一系统参考的永远只会是排除了谎言与流言后所剩的一半真相,即便合理的怀疑也能遭到歪曲。


简单的事件被粗暴地处理,留下血腥混乱的现场,历史会记住这场闹剧,它也终将成为法治进步之路上的奠基石。


0 条评论

评论